大家好,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,混凝土抗压和抗折计算公式,混凝土抗折强度计算取值原则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试件抗压强度MPa=试件破坏荷载(N)/试件承压面积(mm2)。计算应精确至0.1MPa。
当混凝土强度等级<C60时,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。其值为:对200mm×200mm×200mm试件为1.05;对100mm×100mm×100mm试件为0.95。
当混凝土强度等级≥C60时,宜采用标准试件150mm×150mm×150mm试件。150mm×150mm×150mm试件换算系数为1.0。举例计算:100*100*100mm的三块试块破坏荷载为335KN、352KN、318KN的抗压强度等于=(335000+352000+318000)÷3÷(100*100)=33.5MPa,因为100*100*100为非标准试件所以其抗压强度=33.5*0.95(系数)≈31.8MPa.150*150*150mm的三块试块破坏荷载为424KN、401KN、396KN的抗压强度等于=(424000+401000+396000)÷3÷(150*150)≈18.1MPa,因为150*150*150为标准试件所以其抗压强度=18.1*1.0(系数)=18.1MPa。
按照GB/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,采用标准棱柱试件尺寸为160x40x40mm,抗折强度Rf=1.5Ff*L/b3(MPa),b为试件截面的高宽,即40mm,b3=64000mm3,L为下支撑圆柱的中心间距,标准夹具L=100mm,Ff为折断时施加于试件上部中部的荷载,单位为牛顿(N)。
1、水泥的抗压强度有固定的计算公式,水泥抗压强度用Rc表示,公式是Fc/A,Fc代表的含义就是水泥遭到破坏时的最大荷载,单位一般是N,A代表的就是受压部分的面积,这个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计算具体的结果。
2、一般要想知道水泥的抗压强度也需要通过多个测试结果来进行计算,可以通过多个数据来判断一下水泥的抗压强度,一般都是选取6个测量结果,可以通过这6个数据来判断平均值。
抗压强度:试块底面积=150*150/1000=22.5强度(Mpa)=力/面积(也就是压力机读数/22.5)抗折强度:Rb=PL/bh2=(450/15*152)=P*0.1333(2是平方,L是支座间距,b是试宽度,h是试件高度,P是荷载)强度=P*0.1333(也就是压力机读数*0.1333)不知道你能否看明白并帮到你。
材料单位面积承受弯矩时的极限折断应力。又称抗弯强度、断裂模量。
耐火泥料或陶瓷材料受到弯曲负荷的作用而破坏时的极限应力。用破坏弯曲力矩(牛·米)与折断处的截面阻力矩(立方厘米)之比值表示,单位为帕。
试验在通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。试件为高(10~16)毫米×120毫米的圆柱体或10毫米X10毫米X120毫米的长方柱体。
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是以150mm×150mm×550mm的梁形试件,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后(28天),在净跨450mm、双支点荷载作用下的弯拉破坏。
只有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,才能计算抗折强度,否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。
水泥砼路面由于直接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及环境因素(如温度、湿度)的影响,因而对砼板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、耐久性、耐磨性和抗滑性。其中抗折强度是砼路面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,其大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,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整体质量及使用寿命。要满足上述要求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品质、混合料组成以及现场的施工控制。所以,在工程上砼的路用要求,分析影响其强度的因素,从而选择合格材料,科学设计,合理施工,以满足水泥砼路面的各项指标要求。
下面主要从原材料品质、砼配合比组成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入手,结合实际,简要分析水泥砼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。
原材料品质对水泥砼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
(一)水泥质量及用量对砼强度的影响
1.水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砼的强度及其拌和物的性质。这主要取决于水泥本身的技术性质,如钙化速率、收缩开裂、磨耗性能等,因此,路面用水泥要求具有抗折强度高,收缩性、抗磨性、耐久性好以及弹性模量低等技术性质。
2.水泥用量对砼强度的影响。用量太小很难满足砼强度、耐久性、耐磨性等要求;用量过大,虽然能满足强度要求,但砼中水化热大,收缩亦大,容易因收缩而产生开裂。因而水泥用量应满足最小水泥用量要求,但也应控制最大水泥用量。
3.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用。一般应采取强度高、干缩性小,抗磨性与耐久性好的水泥。其品种及标号的选用必须根据公路等级、工期、铺筑时间、方法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定。通常建议水泥标号:特重、重交通不小于52.5#、其他不小于42.5#。
(二)粗、细集料对砼强度的影响
1.粗集料(碎石)对砼强度的影响。粗集料应质地坚硬、耐久洁净,符合一定的级配要求,才能保证砼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,良好的抗滑、耐磨、耐久性。因此,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求,如针片状颗粒含量、含泥量、压碎值指标、颗粒级配等。尤其是颗粒级配,级配好,既节约水泥,又提高强度;级配不合理,不仅浪费水泥,而且很难达到强度要求。
2.细集料(砂)对砼强度的影响。路面用砂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比表面,以满足新拌砼工作性、硬化后强度、耐久性的要求,同时又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。其级配要求应与相应的粗集料一并考虑,级配不良,则很难配制良好的混合料。所以,细集料不仅应洁净,质地坚硬、耐久,而且其各项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。
(三)水质与用量对砼强度的影响
水质较差的水,因含有油、酸、盐类、有机质等化学物质,从而对路面砼产生不良影响。因此对不符合相关指标要求的水不宜作为路面砼用水。
另外,水的用量大小,对砼强度也有很大影响,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,水用量太大,水灰比(W/C)势必增大,虽施工方便,但很难保证砼强度;水用量偏小,砼和易性差,虽强度容易保证,到施工难度增大。因此,砼配合比设计中,尤其是路面砼一定要控制水灰比的大小。
外加剂选用得当,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路面砼的技术性质,如工作性、抗冻、抗磨等性能,从而提高砼强度。对于未使用过的外加剂,应在充分调查试验和实地试用后,方可决定选用的外加剂是否适用。另外,由于引用外加剂后常常会改变砼对制备工艺的要求,因而在实际使用时,要特别注意用量正确,拌和均匀,以免产生不良影响。
组成设计对水泥砼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
原材料的选用固然重要,但能否科学合理地对路面砼配合比进行设计,也是影响路面砼抗折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众所周知,水泥砼路面板厚度计算,强度评定是以抗折强度(弯拉强度)为依据的,因而砼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抗折强度、耐久性、耐磨性、工作性等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原材料,材料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后,确定砼单位体积中各种组成材料的用量。一个砼配合比设计合理与否,其关键取决于水灰比、单位用水量、砂率三个参数的确定。
(一)水灰比(W/C)对路面砼强度的影响
这是路面砼配合比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,选用得当与否,直接影响路面砼的强度。W/C太小,和易性差,难以控制施工;W/C太大,坍落度增大,砼有足够的流动性,方便施工,但很难保证砼的强度。因此,W/C的选用必须满足“不大于W/Cmax要求”:公路、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不大于0.46;冰冻地区冬季施工不大于0.45。
(二)单位用水量对路面砼强度的影响
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,单位用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砼的工作性,尤其是坍落度。Wo太大,水泥用量增大,造成浪费,坍落度也随之增大;Wo太小,水泥用量相对减少,难以保证最小水泥用量(路面一般不小于300Kg/m3),坍落度也随之减小。这两种情况,均不利于路面砼强度的正常增长。因此,Wo选用要适中。
砂率是指细集料(砂)占粗、细集料总量的百分比。砂率太大,粗集料相对减小,难以起到骨架作用,影响砼路面的整体强度;砂率太小,粗集料相应增多,细集料相对减少,虽能形成骨架,但难以使砼呈密实状态,势必降低砼强度。因此,砂率选用应适当(对于路面一般以不大于32%为宜)。